
都江堰品牌,主營行業休閑娛樂、生活服務、旅游景點。
青城山和都江堰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AAAAA青城山與都江堰相距約15公里,主峰海拔1260米,方圓200多里,四季山清水秀,云霧繚繞,如城郭,故名青城山。以幽深古雅著稱,有青城天下幽之稱。都江堰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綜合性大型水利工程。2200多年前,都江堰市灌口鎮玉壘山下,由秦蜀縣守衛李冰父子主持。該項目主要包括魚嘴、飛沙堰和寶瓶口,使成都平原成為天府之國。
青城山
根據《世界遺產目錄》,青城山是世界文化遺產;
青城山背靠岷江,俯瞰川西成都平原,群峰如城郭;都江堰風景區位于四川成都。景區面積200平方公里;有36峰、8洞、72洞、108個景點。它是中國著名的道教發祥地,被道教列為第五洞天;山上古樹參天,群峰環抱,四季如春,山林幽深,亭亭優雅,溪流幽清,故有青城天下幽之稱;距都江堰市16公里。
青城山前山風景秀麗,文物古跡眾多。到目前為止,保存完好的道教宮觀數十座,收藏了大量估計的文物和現代名家的手跡。它是一個有數千年歷史的道教博物館。
景點介紹
著名景點有:上清宮、建福宮、天師洞、自然畫等。后山的自然風光原始而華麗,如桃園,美麗而神秘。
上清宮
上清宮建于晉代,現有寺廟建于清同治時期,有世界第五山、青城第一峰等摩山石刻。青城山屬于亞熱帶溫濕季風氣候區,年平均氣溫15℃被譽為洞天福地、人間仙境。
建福宮
位于丈人峰下的建福宮,始建于唐代,經歷了多次修復,現只有兩殿三院。建福宮建在懸崖下,氣度非凡,左邊是明慶府王妃遺址,西行1公里,即自然圖片。巖石聳立,云霧繚繞,游客至此,如圖片所示。北行兩公里,便到青城主廟天師洞。據說東漢末年,張道陵在這里講經傳道。他的主殿三宮中有唐代三位石刻皇帝。殿內有歷代石木碑刻。最著名的有唐玄宗旨書碑、岳飛手書諸葛亮前后出師表等。走出天師洞,走訪寧橋,然后去祖師殿,再往北走,可以去朝陽洞,走出去直接去高臺上的上清宮。
都江堰
都江堰是一個著名的古代水利工程,位于四川都江堰市的西部。在古代,它屬于都安縣,被稱為都安堰。宋元后,它被稱為都江堰,被稱為獨特的古代的鎮川之寶。都江堰建于公元前三世紀,是中國戰國時期秦蜀縣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。它是世界上最古老、最古老、唯一保有無壩引水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。在過去的2200年里,李冰仍然發揮著巨大的作用。李冰治水,功在當代,利在千秋,不愧為文明世界的偉大杰作,造福人民。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宏大水利工程,是唯一一個以無壩引水為特征的保留和宏大水利工程。是我國科技史上的豐碑。都江堰水利工程是都江堰渠首工程,是都江堰灌溉系統的關鍵設施。渠首主要由魚嘴分水堤、寶瓶口引水工程、飛沙堰溢洪道三大工程組成。建山虎頭巖之前,離堆是建山虎頭巖的一部分。根據水流和地形特點,李冰在坡度較慢的地方鑿了一個底寬17米的楔形洞。峽口干水季節寬19米,洪水季節寬23米。據《永康軍志》載,春耕之際,需之如金,號稱金灌口。所以古代寶瓶口又稱金灌口。寶瓶口是內江進水咽喉,是內江水旱從人的關鍵水利設施。寶瓶口自然景觀壯麗,被稱為離堆鎖峽,是歷史上著名的灌陽十景之一。飛沙堰是中間的泄洪道,具有排洪和砂石的功能,寶瓶口具有引水和控制進水的作用。因此,都江堰水利工程科學解決了自動分流、自動排沙、自動排水、引水問題,收到了灌溉、防洪、防災的效果,是世界水利工程史上的一大奇觀。在過去的250年里,引水灌溉使蜀為天府之國。都江堰是天府富饒之源,至今仍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,灌溉良田1000多萬畝。








